蔡總統國慶演說強調臺灣經濟已開始穩健成長
今天是中華民國107年國慶,總統在文告中細數過去兩年的施政成果,這是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的成果,經濟部也參與其中。今天國慶文告也代表再次確認整體政策的發展方向,經濟部將會秉持過去兩年勇於任事的精神,未來將在此成果及政策上,持續精進努力。
經濟部指出,「5加2產業創新計畫」以連結國際、連結未來、連結在地三大方向推展,藉由中央、地方和國際團隊三方共同合作和高階人才、技術的引進,強化臺灣產業創新群聚、系統整合的量能與產業國際競爭力,隨著計畫的逐步推動及效應擴散,惠及行業非常廣泛。例如,導入智慧製造的機械產業,去年的產值已經突破一兆元,精密度跟附加價值也更上一層樓,帶動了航太、物聯網,以及醫材的製造水準。國際大公司Google、微軟、思科、Facebook,有些準備在臺灣設置研發中心,有些是提出新的合作計畫,此外,臺灣為亞洲地區首先與NVIDIA合作的國家,這些代表國外廠商對於臺灣推動5加2產業創新的肯定。
能源轉型策略思維以「非核家園」、「穩定供電」、「改善空污」為目標,並在能源多元、自主及潔淨下,規劃未來我國能源組合及發展路徑。執政兩年來政府積極採行「多元創能、增加供給」;「積極節能、全民參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三大策略,並已有明顯成果,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106年比105年再增加533MW;106年較105年能源密集度下降3.33%、電力密集度下降0.54%;107年度建置儲能系統實證場域共3MW/3MWh。
為積極發展綠能,經濟部已規劃相關推動計畫及策略落實推廣,奠定國內重點發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之根基,期以短期達標、中長期治本之策略,逐步落實114年再生能源目標。目前我國綠色能源發展已有亮眼的成果,截至107年7月底,我國再生能源之總設置容量為5,800MW,與98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該年底的容量3,045MW相較,成長幅度接近百分之百,其中尤以太陽光電之成長最為快速,於同一時段內裝置容量成長超過200倍;與105年底的容量4,743MW相比,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亦成長超過22%;離岸風電更在經濟部積極建構法規制度,輔以平行審查來加速行政作業,並完備基礎設施建置,故106年已達成8MW,109年目標為520MW,可達到968MW;114年則可達到5.7GW,發展成果有目共睹。
經濟部表示,為未來20-30年民生經濟的發展做好奠基工作,經濟部正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106至107年就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4大建設投入301.56億元經費。其中在水環境建設,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為兼顧水資源、防洪及水環境等需求,在治水面,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改善,預計今年底可增加改善淹水面積約5平方公里,在供水面,將改善無自來水1.4萬戶、減漏並節水至少93萬噸、在親水面,則營造魅力水岸10處,30公頃親水空間。在綠能建設,以亞洲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新據點為目標,推動建置科學城示範場域、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園區,並建構本土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在數位建設,以強化地方城鄉數位應用為主軸,推動16縣市智慧城鄉系統整合應用,衍生投資商機100億元;並於數位發展較弱的鄉鎮,打造19個數位寬頻應用街區,促成500萬使用人次。在城鄉建設,導引地方政府開發及精進在地產業園區,強化改善17處工業區設施,提供產業用地128公頃;推動21處城鄉特色產業園區,協助700家業者。
為強化投資動能,經濟部打造「投資臺灣事務所」提供招商與投資審查一條鞭服務,並針對5加2創新進階型產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國家重點產業等,盤點投資商機及我國現存產業鏈缺口,積極招商,成果豐碩。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民間投資(固定資本形成)將首度突破3兆元,達3.08兆元,相較於去年,除去物價因素後,實質成長4.26%。未來幾年,國內外重要企業也看好未來台灣發展,紛紛宣布加碼投資台灣,除了台積電、華邦電、美光、力晶等半導體廠商宣布大型投資外,風電開發商如沃旭、CIP、WPD等,也都將相繼投入離岸風電市場,證明現在就是投資台灣的最佳時機。
針對產業界關切的投資五缺問題,政府秉持「誠實面對、務實擬定策略、踏實解決問題」原則,逐項提出因應對策,並納入「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督導各項執行進度,落實推動。相關策略包含,在產業用地方面,提出「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3大策略,配合前瞻計畫補助改善公共設施及設置在地型園區、都市型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等措施,預計至111年可釋出1,470公頃產業用地。在人才及人力資源方面,透過「留才、攬才、育才」,推動新經濟移民法立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產創條例員工獎酬股票緩課規定、改善職場環境、協助廠商與學校深度交流等對策,解決產業缺人才及人力問題。在穩定水電供應方面,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四大穩定供水策略策略及相關計畫,積極辦理各項建設,增加用水彈性;另為穩定供電,長期持續推動「多元創能增加供給、積極節能全民參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策略,108年起備用容量率達15%、備轉容量率達10%;短期透過需求面及供給面措施,107年下半年備轉容量率維持6%以上。
經濟部強調,對外經貿及產業拓展是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協助業者尋找多元市場進行佈局、分散風險、爭取商機是政府持續努力方向。自105年9月起推動新南向政策,作為整體經貿戰略重要一環。106年我與新南向國家雙邊貿易成長15.5%,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成長15.8%,我對新南向國家投資成長54.5%,業者持續有移轉生產基地至新南向國家的需求,故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及協助業者產業升級,打入區域供應鏈及深化在地布局,進一步強化與新南向及全球市場的合作。
針對美中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經濟部已於107年7月17日成立「美中貿易衝突因應專案小組」,加強掌握美中貿易衝突情勢變化,精確評估及盤點對我國產業的影響,並加強協助其回台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至新南向國家及其他地區,有秩序地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另加強貿易監測機制,健全進出口管理,經濟部與財政部關務署及交通部合作,密切注意來自中國大陸產品是否有違規轉運及產地標示不實情形,維繫應有的貿易秩序。政府將持續掌握美中貿易衝突後續發展,提高警覺,隨時依據情勢發展評估對我影響,並依評估結果調整因應措施,協助業者做好準備,降低對我經濟衝擊。
面對全球經貿秩序重建的巨大變局,政府持續推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藉以深化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相關準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展開,包括更新影響評估、修改國內法規、依據未來各國可能提出關切事項進行演練、與各界溝通、並透過多重管道爭取各國支持我國加入。
經濟部強調,經濟景氣的復甦與繁榮,一直是政府施政首要之務,面對國內外環境瞬息萬變,經濟部已做好準備,積極應對,包括對內推動能源轉型與電力穩定,落實產業轉型創新,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解決五缺、促進投資臺灣,對外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拓展國際發展空間,相信在政府與各界攜手打拼下,必能讓臺灣更加繁榮與進步。(資料來源:經濟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