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仍排名世界十大貨櫃港首位
(94/02/03 12:18:02)

精實新聞 2005-02-03 12:18:02 記者 黃玲惠 報導

(經濟部國貿局2/3)二○○四年世界十大貨櫃港排名公布,依次為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釜山、高雄、鹿特丹、洛杉磯、漢堡、安特衛普,全部吞吐量均有增長。與二○○三年一樣,上海、深圳增長最高,接近三成。亞洲及歐洲港口普遍因中國貨量上升,水漲船高,升一成以上。北美最大港口洛杉磯只微升百分之一點九。香港雖位近貨源充沛的珠江三角洲,卻因不少貨物已被鄰近港口攔截,吞吐量增長稍遜,為百分之七點三,有被新加坡趕過的危險。

二○○四年十大貨櫃港的排名,與二○○三年沒有分別,但有部分港口增長特別快,有可能於二○○五年超前,一改多年次序。其中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升百分之十六點一,二○○五年甚有可能躍升首位。二○○三年,香港吞吐量領先新加坡百分之十三,二○○四年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中國大陸第一大貨櫃港上海穩佔世界第三,吞吐量升百分之二十八,年底洋山深水港第一期啟用後,明年數字將更加可觀。有航運業內人士估計,只要三至五年,上海港即可挑戰成為全球最繁忙貨櫃港。毗鄰香港的深圳港貨量急升百分之二十八點二,仍排世界第四、中國第二。

上海港當局強調,要與蘇浙兩省的港口協調,才能優勢互補,建立國際航運中心。寧波港則表示,未來幾年將投入二百多億元人民幣,進一步營造深水碼頭,發揮寧波港深水優勢,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深水外港。

香港雖然仍排世界第一,但增長顯然較中國大港遜色,只有百分之七點三。有分析認為,中國尤其是珠三角港口處理內河國際中轉箱的轉關模式日趨成熟流暢,搶走了不少往香港的珠三角中轉貨。新興的廣州南沙港區,更曾揚言成功「攔截」香港的貨量。香港除離貨源較遠外,港口成本較高,也構成了競爭劣勢。

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主席李耀光認為,雖然葵涌貨櫃碼頭二○○四年吞吐量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二,但多為轉運,涉及跨境陸路拖運的直運,只增加百分之零點五,而深圳鹽田港區的增長中約有九成是直運,足見香港很大部分的貨量已被深圳搶去。

有貨運業者稱,深圳蛇口及赤灣港區二○○四年底已因泊位增加追不上貨量增長而開始出現擁擠,對時間敏感的出口貨物部分回流香港,香港港口實應把握這個「空隙」,以優質服務和較吸引的價錢奪回貨源,否則鹽田港區的新發展很快就會把貨吸走。

靠近中國和東南亞的釜山港和高雄港,分別錄得百分之十和九點九的理想增幅,高雄港更是迫近一千萬標箱。


 
 
•相關產業:  倉儲/貨櫃場貨櫃航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