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美日等國的光罩產業,近來紛加快購併整合動作,如美國杜邦光罩及Align-Rite大舉將多家競爭者購併,日本前3大光罩業者DNP、Toppan及Hoya陸續完成多件購併案。由於購併可讓業者資本大增,體質更加健全,目前亦促使台灣的光罩業者不得不正視全球趨勢,展開購併策略的影響評估。
目前有光罩、新台、翔準、中華凸版及中華杜邦光罩及在自己公司內部擁有光罩部門的台積電及世大等。據台灣多家光罩業者表示,國外光罩產業在近幾年來積極進行購併整合,主因在於製程不斷進步,想要成為專業的光罩製作服務業者,就得不斷地投資造價昂貴的新設備,否則終究會走上蕭條一途。
據一家不願具名的台灣業者透露,光是一台0.25微米以下的光罩讀寫機,其造價約需花費1,000至1,200萬美元,高達3至4億元,再加上每台造價分別高達400萬及200至300萬美元的檢驗設備及修復設備,相關的投資費用相當驚人。
翔準專注在先進製程所需的光罩,其機台購置量雖只有4台,但光是設備投資就已經超過10億元。台灣光罩目前16台讀寫機中可以做0.25微米光罩的有7台,加上正在裝機、即將於2000年首季投產的0.18微米讀寫機,其先進機台的投資規模更大。
股本26.7億元的台灣光罩,目前資產總值就已經高達63億元。光罩在1997年締造6.9億元獲利,每股盈餘高達3元,促使許多光罩業者在1997至1998年間紛紛成立,加入競爭,讓台灣的光罩產業其代工價格在過去3年下跌40%左右,成了全球光罩製作價格最低的國家。
在全球光罩產業整合風潮的吹襲下,雖然多數業者對購併一事相當低調,表示仍只是在評估階段,還有業者認為,當檢視各家公司88年的訂單及獲利情況後,是否要跟進這波的購併風,屆時才有明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