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台歐雙方在衛星導航產業的交流,在經濟部與歐盟執委會共同推動下,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歐盟經貿辦事處首度共同舉辦「2010年下一波天空產業高峰論壇」,論壇邀請到中華電信、廣達電腦、威航科技、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全球第一大圖資公司Navteq與歐盟廠商Septentrio等專家,分享全球伽利略衛星產業現況、伽利略計畫未來在創新服務商機及上、中、下游產業合作機會,開啟台灣與歐盟間衛星產業的合作之門。
伽利略系統主要由30顆衛星組成,第一批的實驗衛星GIOVE-A和GIOVE-B已分別於2005年和2008年順利發射升空,另外4顆操作衛星將在2010和2011年陸續發射,以驗證伽利略太空部門和相關地面基礎設施的有效運作。一旦軌道驗證的階段完成後,其餘衛星將依序射入天體運行軌道,預計於2013年進入全方位運作的階段。
經濟部技術處顧問詹文鑫表示,2009年我國GPS終端硬體產量達4,015萬台,產值突破1兆新台幣,台灣產值全球市佔率約18.6,台灣的衛星導航硬體設備產值與產量在過去5年皆維持全球第1領導地位,台灣廠商已成功由代工領域找到定位,經濟部正為台灣衛星產業尋求下一波增長點,尤其各家終端產品的差異逐漸縮小,台灣廠商應轉型開發利基型產品,如:休閒運動用導航設備或工業級的手持通訊設備(PND)等。由於過去我國在GPS產業的實力,加上經濟部自2006年開始啟動與歐盟衛星產業的合作與交流計畫,並進一步將創意拓展至歐盟,成功吸引歐盟產、官、研的關注,未來幾年伽利略衛星系統如能順利佈建完成,將有機會帶動下一波衛星加值應用服務新商機,值得國內廠商持續關注。 歐盟衛星導航計畫處副處長Michel Bosco指出,伽利略衛星系統具有高精準度及寬廣涵蓋面的特性,將是全球最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是首次由民營團體的控管下所成立的全球定位服務。在提供獨立的導航定位服務之際,伽利略同時亦可與美國GPS與俄國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相容,歐盟預估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商業價值,到2020年預估可達36億歐元。 工研院副院長李世光表示,目前台灣衛星導航產業應用大多以美國GPS系統為主,藉由目前台灣廠商對GPS系統所具備深厚的研發與生產能力,為跨足歐盟伽利略計畫預作準備。工研院自2008年4月參與全球伽利略產業聯盟後,便開始推廣台灣企業在歐洲的能見度,由於全球伽利略產業聯盟是以歐系廠商為主,工研院也積極藉由駐外單位的協助,篩選具合作潛力的企業,尋找適合的歐洲企業來台拓展商機,與推動台灣衛星導航業者的商業媒合,協助台灣企業從上中下游產業鏈中切入與歐盟伽利略計畫的聯結,提前佈局歐盟伽利略計畫的相關應用。 針對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與未來炙手可熱的「天空產業」,除了透過此次論壇進行交流外,更希望藉由國際創新整合,促進台歐雙方企業在衛星導航產業上的交流,增進台灣企業瞭解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在未來產業中所具備的角色與商機,藉以引領台灣業者提前卡位佈局歐盟市場商機。(資料來源:經濟部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