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月份貨櫃處理量增加11.3%
(93/11/17 14:23:23)

精實新聞 2004-11-17 14:23:23 記者 蔡淑瑤 報導

(國貿局11/17)香港港口發展局公布二○○四年十月份貨櫃吞吐量,全香港錄得一百九十七萬四千箱,比二○○三同期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三。統計二○○四年首十個月,全香港多種運輸作業的貨櫃處理量是一千八百三十八萬三千箱,比同期上升百分之九點一。統計顯示,如按二○○四年首十個月的貨櫃吞吐數字,二○○四年全年香港貨櫃總吞吐量約在二千一百至二千二百萬箱,保持全球第一大貨櫃港仍然有希望,但前景陰霾滿佈。

數據顯示,單月產量葵涌港區錄得一百二十五萬箱,比二○○三年同期上升近二成二,升勢凌厲,兩成數字增幅是二○○四年單月首次出現,說明主港區裝卸作業是升幅的主要動力。反觀除貨櫃碼頭以外的內河運輸、中流作業和公眾卸貨區的貨量,單月錄得七十二萬四千箱,卻比同期下跌三點三個百分點。

非主要港區運輸作業對香港港口整體貨櫃吞吐量的貢獻作用,是愈來愈差,單月的負增長是二○○四年首十個月以來錄得第三次,這在香港港口月產量統計數字中,還是二○○四年首次出現的現象,箇中原因,除了一部分定期班輪公司放棄中流改掛碼頭泊位之外,反映中流作業的功能在減弱外,內河運輸的結構性變化是值得關注其未來轉變。

從累積首十個月數字顯示,葵涌貨櫃碼頭貨櫃吞吐量已破千萬箱大關,錄得一千一百一十一萬二千箱,比二○○三年同期上升近一成一,表現合理,而累積非碼頭之外的運輸作業貨櫃是七百二十七萬一千箱,比同期上升六點六個百分點。

據香港本地班輪公司從經營幹線貨載和客戶訂艙位預告數字顯示,二○○四年主幹線貨運旺季可持續到年底,相信問題不大,關鍵是要看美西港口壓港情況會否有根本性轉變,若目前單船輪候泊位仍然要維持至少一周,則周班船期脫期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影響到亞洲主要港口出口貨的積壓和無法準時交貨。

從單月產量和首十個月貨櫃吞吐量數字變化,大約有六點原因可歸納起來:一是二○○四年大宗出口貨或趕船期櫃量去勢很快,且大局而定;二是鄰近港口開辦內河國際中轉箱的轉關模式愈趨成熟和流暢,以致過往此部分經由香港港口中轉的櫃量正在逐漸失去;三是香港與鄰近港口在貨櫃運輸總成本差距的基本分歧仍然是一籌莫展,運輸鏈高成本經營仍然制約香港港口的競爭力;四是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對原材料進口和成品出口轉運業務不多不少受到影響;五是大陸出口貨退稅退款分期分階段減退,在WTO框架之下經香港轉運的實際意義與作用在逐漸發揮作用,換言之,經大陸港口直航貨櫃並不見得會比在香港轉運要差;六是二○○四年廣東省天氣反常,珠江水網上游的北江水系接近枯竭,因航道水淺而停航,影響香港至清遠、肇關、英德等地的航線及水運聯繫,部分三資企業改用黃埔港、南沙港裝卸再經陸運接駁,減少在香港中轉。


 
 
•相關產業:  倉儲/貨櫃場運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