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工業統計調查報告調查結果概況
(99/05/11 08:32:17)

一、綜合概況
97年下半年起,次貸風暴急速發展成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國際景氣反轉直下、消費者信心動搖,國內產業前景轉趨悲觀,促使廠商陸續實施無薪假、裁員或減緩固定資產投資因應;98年第2季始在新興市場需求活絡帶動下景氣逐漸回溫。

期間因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以及企業為提升製程技術,強化其競爭力,致研發經費持續增加。此外,產業在尋求升級過程中,新穎科技引進及成熟技術銷售熱絡,促使技術移轉金額持續走升,在不景氣中蓄積復甦曙光。97年工廠營運概況如下:

(一)工廠數年增0.1%

工廠校正調查應查家數85,597家,其中營運中工廠77,640家,無法校正工廠7,957家。
97年營運中工廠77,640家,較96年僅微幅增加62家或年增率0.1﹪;其中以金屬製品製造業增加93家居首,機械設備製造業增加78家次之。各行業營運中工廠家數以金屬製品製造業15,934家居首,機械設備製造業12,953家次之,兩者合計占全體營運中工廠之37.2%。

(二) 從業人數年減3.0%

從業員工人數223.9萬人,較96年減少6.8萬人或年減率為-3.0%。
受到全球經濟重創影響,致企業用人保守,97年從業員工人數計223萬9千人,居近4年來從業員工人數之末。就主要行業觀察,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為主,約占全體員工人數之51.6%。

(三)營收年減1.8%

營業收入14.8兆元,較96年略減0.3兆元或年減率為-1.8%。
由於受到金融海嘯影響,97年營業收入計14兆7,702億元,年增率自91年來反轉為負成長1.8%。各行業以電子零組件業營業收入3.4兆元占全體23.1%最高,較96年減少0.3兆或年減率-9.1%,減少金額居各業之冠;另97年上半年因原油價格上揚,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營業收入1.2兆元,年增率達16.5%,表現依舊亮麗。

(四)每員工創造營收年增1.2%

平均每廠員工人數28.8人、每廠營業收入1.9億元,每廠規模較96年下降,每員工創造營業收入660萬元則較96年略增1.2%。

平均每廠員工人數(從業員工人數/營運中工廠家數)為28.8人與平均每廠營業收入(營業收入/營運中工廠家數)為1.9億元,較96年分別減少0.9人及0.04億元;而每員工創造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從業員工人數)為660萬元,較96年微增1.2%,顯示整體勞動生產力略為提升。

(五)營運利潤率減4.9%

原材物燃料率65.1%,存貨率14.7%,利潤率遽減為4.9%。
原材物燃料率(原材物燃料與電力費用/營業收入x100%)為65.1%與存貨率(年底存貨/營業收入x100%)為14.7%,較96年分別增加2.0及0.7個百分點;利潤率(營業收入減營業支出/營業收入x100%)為4.9%,較96年則遽減3.4個百分點。反映97年廠商整體營運環境較上年為之險峻,產業成本升高,利潤大幅減少。

(六)固定資產投資年減23.3%

固定資產投資9,060億元,較96年之11,818億元計減少2,758億元,或年減率-23.3%。
隨景氣反轉與企業放緩投資腳步,97年固定資產投資9,060億元,為自93年以來最低水準。主要為設備投資6,947億元占全體76.7%,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則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462億元占60.3%最高。

(七)具研發能力廠數年增12.8%

有進行研究發展之工廠計6,337家,占全體營運中工廠8.2%;研發經費3,049億元,較96年增加346億元或年增率12.8%。

廠商為強化競爭力持續投入研究發展,是以97年有從事研究發展之工廠計6,337家,年增率達7.0%,更因企業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研發經費計3,049億元,較96年成長12.8%;而投入研發經費占營運中工廠營業收入達2.1%,較96年增加0.3個百分點。

各行業從事研究發展工廠家數前三大,依序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合計約占全體從事研發家數44.2%。各行業投入研發經費則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最高,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次之,兩者合計約占製造業研發經費78.5%。

(八)技術移轉佔整體2.3%

有進行技術移轉(技術購買或技術銷售)之工廠計1,780家,占營運中工廠家數之2.3%;技術購買及銷售金額分別為805億元及229億元,年增率分別為14.4%及18.0%。

技術購買金額計805億元,較96年增加102億元或增14.4%,技術銷售金額計229億元,較96年增加35億元或增18.0%。各行業技術購買與銷售金額皆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為主,兩者合計分別占總技術購買與總技術銷售金額之84.8%與51.8%;另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技術銷售表現亮眼,金額計26億元,約占全體銷售金額11.2%。

二、工廠基本概況

(一)工廠家數

截至97年底已辦理工廠登記應接受校正調查之工廠計85,597家,經校正調查結果,其中營運中工廠77,640家,較96年僅微幅增加62家或年增率為0.1%;無法校正工廠7,957家,包括已註銷882家、歇業1,926家、遷址2,784家及其他原因2,365家。

各行業營運中工廠家數以金屬製品製造業及機械設備製造業15,934家及12,953家最多。如與96年各行業工廠家數比較,以金屬製品製造業增加93家居首,機械設備製造業增加78家次之。

(二)從業員工人數

97年底從業員工人數為223.9萬人,較96年230.7萬人減少6.8萬人或年減率-3.0%,各行業員工人數與96年比較,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減少2.6萬人居首,機械設備製造業減少0.7萬人次之,塑膠製品製造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分別減少0.6萬人再次之。

主要行業員工人數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49.2萬人、金屬製品製造業24.8萬人、機械設備製造業21.6萬人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19.9萬人為主。

三、營業概況

(一)營業收入年減1.8%

全年營業收入14.8兆元,較96年15.0兆元,計減少0.3兆元或年減率為-1.8%。

營收行業別排行為:
1.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4兆元居首
2.化學材料製造業1.8兆元
3.基本金屬製造業1.3兆元。
另97年上半年因原油價格上揚,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營業收入1.2兆元,年增率達16.5%。

(二)經營效率分析年減減0.04億元

1.平均每廠營業收入(營業收入/營運中工廠家數)
平均每家工廠營業收入1.9億元,較96年微減0.04億元。

各行業平均每廠營收:
(1)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57.3億元
(2)化學材料製造業18.0億元
(3)電子零組件製造業8.9億元
前述產業皆屬資本密集產業,復以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飆漲,致其每廠平均營業收入遠高於其他行業;而木竹製品製造業與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因多屬中小規模之勞力密集產業,每廠營業收入僅達0.3億元與0.4億元。

2.每位員工創造之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從業員工人數)
平均每位從業員工創造之營業收入為660萬元,較96年652萬元增加8萬元。

每員工所創造之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行業:
(1)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10,777萬
(2)化學材料製造業3,179萬元
(3)基本金屬製造業1,821萬元。

3.原材物燃料率(原材物燃料及電力費用/營業收入)
原材物燃料率為65.1%,較96年63.1%增加2個百分點。

A.原材物燃料率超過80%之行業:
(1)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2.8%
(2)化學材料製造業82.4%

B.原材物燃料率低於40%之行業: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38.5%。

4.存貨率(年底存貨/營業收入)
工廠存貨率14.7%,較96年14.0%增加0.7個百分點。
各行業存貨率 :木竹製品製造業30.3%最高,化學材料製造業9.4%最低。

5.薪資率(員工薪資/營業收入)
工廠薪資率為8.5%,較96年8.0﹪增加0.5個百分點,各業介於8%至15%間。

(1)各行業薪資率15%以上:
A.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28.5%最高
B.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18.5%
C.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17.5%
D.藥品製造業17.0%
E.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15.2%

(2)薪資率低於5%:
A.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1.1%
B.化學材料製造業2.9%
C.基本金屬製造業3.5%

四、固定資產投資

本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9,060億元,較96年1兆1,818億元減少2,758億元或年減率-23.3%。
主要固定資產投資以設備投資6,947億元居首,其次為廠房、倉庫、宿舍及營業辦公場所1,215億元。

以行業別分:
(1)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462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之60.3%居首
(2)化學材料製造業446億元
(3)基本金屬製造業411億元
(4)金屬製品製造業393億元。

五、研究發展與技術移轉

除受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影響,致97年研發經費占企業營收比率普遍提昇外,高科技產業為提高產能利用率,亦持續投入高階製程產品研發,以期提升製程技術、降低製造成本,增進企業自身競爭能力。

另在全球經濟景氣不振,消費市場萎縮的逆勢中,97年技術移轉不論新穎科技的引進或發展成熟之技術移出,分別有一成以上的成長表現。97年製造業的研究發展與技術移轉情形簡述如下:

(一)研究發展家數
97年從事研究發展之工廠計6,337家,占營運中工廠家數77,640家之8.16%,較96年5,920家計增加417家或增7.04%。

1.行業別
從事研究發展6,337家工廠中以
(1)電子零組件製造業1,239家占研究發展工廠的19.6%
(2)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893家占14.1%
(3)機械設備製造業672家占10.6%
(4)金屬製品製造業占6.5%
(5)電力設備製造業占6.4%
(6)化學製品製造業占5.5%
(7)食品製造業占5.0%
其餘各業所占比重低於5%。

2.研發經費別分:
投入經費未滿100萬元者1,493家占23.6%,
投入經費100-500萬元者1,552家占24.5%,
投入經費500萬元以上者計3,292家占51.9%,

歷年資料顯示投入經費500萬元以上之大規模研發廠商比重仍逐年增加,94年起更突破五成,而中小規模者比重則呈減少之勢。

3.總研發經費來分:
(1)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研究發展經費1,471.1億元占48.2%
(2)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占30.3%
(3)電力設備製造業占3.2%
(4)機械設備製造業占3.1%
與96年比較,以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增加221.8億元為最多,其次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101.7億元。

(三)技術移轉
97年有技術移轉(指因技術購買或技術銷售,致有權利金、授權金或技術支援、顧問費等之支出或收入,含對國內其他廠商之移轉)之工廠計1,780家,占營運中工廠總家數2.29%。
技術移轉金額計1,034.1億元:技術購買804.8億元,技術銷售229.3億元。

國內技術移轉:技術購買48.2億元、技術銷售31.7億元。
對外技術移轉:金額為954.2億元,較96年819.8億元增加134.4億元或增16.4%。

1.購買
向國內外技術購買者有1,539家,占營運中工廠總家數1.98%,購買金額為804.8億元,其中向國外技術購買金額為756.6億元,較96年增加104.9億元或增16.1%。

(1)依行業別分:
A.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之382.6億元,占47.5%
B.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占37.3%
C.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占3.4%
其他各業技術購買金額所占比重皆不及3%。

(2)依地區別分
A.美國453.5億元居首位比重高占56.4%,較96年大幅成長80.4%,以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之技術購買為主
B.日本185.9億元占23.1%,主要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和汽車及零件製造業之技術購買
C.國內技術購買占6.0%。
97年技術購買自美國再次超越日本,兩地區比重合計更逼近八成。

2.銷售
技術銷售者計502家,占營運中工廠總家數0.65%,技術銷售金額為229.3億元。

對國內技術銷售:金額31.7億元,較96年增加5.5億元或增20.9%
對國外技術銷售:金額為197.6億元,較96年增加29.5億元或增17.6%。

(1)依行業別分:
銷售金額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74.4億元占32.4%居首位,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以44.3億元占19.3%次之,
電力設備製造業34.3億元占15.0%再次之。

(2)依地區別分:
A.香港(含大陸)金額達111.2億元或占48.5%最高,以電力設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之技術銷售為主
B.國內之技術銷售31.7億元占13.8%,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之技術銷售為最多
C.美國22.8億元占9.9%再次之。(資料來源:經濟部5/10)


 
 
•相關產業:  食用菌種植石化業電力公共事業機械化學工業電源供應器電子其他電子零件元件電腦系統業光學金屬加工/製品油氣採掘設備與工程